联系热线
斗茶兴起于中国唐代,成为“茗战”,宋朝称作“斗茶”,是一种民风民俗,据考创作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也就是现在的武夷山一带。每年春季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
宋徽宗做《大观茶论》斗茶
在宋代,苏东坡就已有“岭外惟惠俗喜斗茶”的记述。此俗直至民国年间依然在惠城中盛行。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已,将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样大小的茶盅内,像饮酒那样细细品尝。斗茶则与此不同。斗,惠州话有争斗的意思,也有在争斗中逞强获胜之意。当时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私塾老师曾以“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来概括斗茶的涵义。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暏为快。
宋代是极其讲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并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如风雅皇帝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社会上一些文人雅士也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
现代斗茶又日渐兴起,斗茶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具有继承性和变异性两大特点,而且在武夷山从来没有间断过。每年茶叶收获季节,茶农、茶师、茶商们纷纷拿出自己所制的优质茶叶,邀亲朋好友一同来品茶、说茶,在武夷的碧水丹山中比技巧、评优劣。逐步发展成今天定期举办的大型斗茶盛会。武夷古朴的斗茶风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好茶者,从每年4月下旬开始,每天来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自然造就兴盛的斗茶风气。如今,斗茶的形式与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愈加丰富多彩。斗茶揭晓时,茶王身披彩带,手持证书和奖杯,好不风光。“状元”之茶的拍卖,报价声此起彼伏,扣人心弦。
其实,眼下的武夷山,斗茶已形成一股热潮,不仅茶农茶厂之间有斗茶的赛事,就在好茶之间也经常“斗茶”他们带着自已收存的好茶聚在一起,模仿正规斗茶赛,摆开几个盖碗分别冲泡,让大家评判茶的优劣,即享受了品茗之乐,又促进交流,提高品茶水平,更使得饮茶生活蔚然成风。
现代斗茶活动在构筑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交易平台,对茶乡提高知名度,推出名茶效用颇大。它对传承茶历史,交流茶文化,引导茶消费,推动茶科技,提高茶品质,打造茶品牌,开发茶旅游,拓展茶贸易,繁荣茶市场,发展茶经济,做大茶产业,做好茶文章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