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英文:Lapsang Souchong black tea)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原名为WUYI BOHEA,即武夷茶(福建武夷山区出产之红茶),是红茶(Black Tea)中的优秀品种,以独特的松烟香和桂圆汤味而著称.仅产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心地带—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一带.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 117°44′30′′北纬27°41′35′′ ~27° 49′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其中金骏眉和银骏眉是正山小种中的优质茶叶.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Lapsang Souchong black tea)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属全发酵红茶类.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市(原崇安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而周边的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正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
茶区分布与自然环境:现在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产区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
经过精心采摘制作的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元汤味,气味芬芳浓烈,以醇馥的烟香和桂元汤、蜜枣味为其主要品质特色.如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甘甜爽口,别具风味.
正山小种红茶(Lapsang Souchong black tea)生产历史悠久,1917年崇安县令陆适著《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19世纪70年代已销欧美各国,现出口德国、英国等地.
产地: 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 类别: 红茶
----------------------------
正山小种特征:小种红茶主我国福建省之特产,由十采用松柴明火加温萎凋和干燥,干茶带有浓烈的松烟香.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Lapsang Souchong black tea)以福建崇安县星村桐木关所产的品质最佳,称“正山小种”或“星村小种”.外形条索粗壮长直,身骨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有光,内质香高,具松烟香,汤色呈糖浆状的深金黄色,滋味醇厚,似桂圆汤味,叶底厚实光滑,呈古铜色.福安、政和等县仿制的称“人工小种”或 “烟小种”,品质较次.
小种红茶制作工艺: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杀青)→复揉→薰焙
正山小种红茶是名副其实的红茶(black tea)始祖,是史记最早记载的中国红茶。
正山小种早在明末出现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1610年由荷兰人输往欧洲,1640年首次进入英国。
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开始扬名英国则是在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带去几箱武夷红茶作为嫁妆,从此喝红茶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并因此成为了英国人习惯的“下午茶”。历史上的BOHEA就是指“正山小种红茶”,当时它是中国茶的象征。逐渐地群众也广泛饮用红茶。武夷红茶的销量迅速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英国1664年只进口武夷红茶2磅多,到18世纪末的1792年武夷红茶出口156000担,占当年华茶出口的85%。以每担30两银计,武夷红茶的出口值达468万两白银。到十九世纪由于茶叶海外需求量大幅上升,红茶生产由福建扩散至南方各产茶区。红茶出口最高年份达165万担,武夷红茶的出口最高年份也达60万担。后来直接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和鸦片战争. 在红茶中“武夷茶(BOHEA TEA)”成为“武夷红茶”的专名,也是中国出口茶叶中最受欧美欢迎的抢手商品。
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汤色红亮,滋味甘醇,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由于正山小种红茶其独特的品质特征,茶树生长地桐木关的特殊环境,高山产好茶,也来自特殊的加工工艺。
19世纪70年代运销欧美各国,年产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频繁,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红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内外消费者面前。